所以,西夏对永乐城采取行动的不是当时的西夏国的皇帝李秉常,而是当时最高领导人西夏国的梁太后。
瞧瞧姓梁的太后在西夏有多厉害!
这个梁太后就是大梁太后,和李乾顺时期的那个小梁太后同样是一个“凶悍”的女人。
不出十日,西夏梁太后遣统军大将叶悖麻、咩讹埋,率领西夏六监军司兵马三十万强攻永乐城。
宋军主帅给事中徐禧率七万大军迎敌于永乐城下,英勇奋战,三战三败,被迫退回城内。
西夏几十万人立即铁桶般的围住了永乐城。就像种谔预料的一样,他们首先切断了水源。
徐禧这才明白了西夏并不是像他想象得那样,唾手可得。
徐禧认识到西夏大军不是一群唾手可得的绵羊,简直就是一群凶残无比的恶狼。
徐禧此时真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再多读上几万卷书,也后悔没有再多走几万里路。
要不怎么连是“羊”还是“狼”这么简单的认识都给搞错了。
被西夏大军团团围困在永乐城中的徐禧面临他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要知道,人这一辈子,最关键的就那么几步。
每走一步,都可能会面临着好几种选择。
没有几个人能把和自己有关的选择题全答对。如果能全答对了,那个人一定就是个“神”!
徐禧此时有三个选项,要么逃,要么降,要么等。
逃,是个最好的选择。这样至少他有机会活下来,但永乐城将不保。这个方案被他立即否决了。徐禧的丰功伟绩是和永乐城绑定在一起的,他怎么会轻言放弃。
降,是个最不好的选择。因为徐禧读过上万卷书中没有一本是教他怎么投降的。全是教人怎么英勇就义,赴死报国的。那句“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早就烙在徐禧的肝上了,要不怎么会叫“忠肝”呢?所以,这个方案又被他否决了。
等,是一个也好也不好的方案。好处是等到救兵来了,打败西夏军队,永乐城就能守住,甚至还有可能反败为胜;不好的是,要在等到援兵到来之前守住阵地。换一种说法,如果守不住阵地,相当于在这等死。
徐禧非常固执的排除了绝大多数将领提出来的“逃”的方案,决定“等”。因为,徐禧也认为“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让徐禧感到欣慰的是,他正好就是那个“少数人”。
当时在西北兰州有李宪,延州有种谔,只有他们才有能力来救永乐城。徐禧毫不犹豫的向他们求援。
历史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会出现意外。
想不到的事情永远都会在想不到的时候、想不到的地方和想不到的人身上发生。
永乐城就出现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