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登山特辑(2 / 2)

拐过这个山角,进入一块宽大的乱石滩,这里坡度平缓,没什么难度。

继续沿东侧向上行走,很快到河床的狭窄地段,坡陡水急。

爬上这个坡后就是巨大的舌状冰川末端,海拔约4600米。

然后从冰川的左侧,沿坡度约30度的碎石坡继续向上。

注意不要太靠近冰川,就是这里有滚石危险。

顺着这个小坡,大约40分钟后就到了换鞋处。”

有照片帮助,大家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得益于次罗细致的解读,他们已经可以在脑海中模拟登山时的场景了。

“接下难度依然不大,从换鞋处到临时营地。

海拔4670m到4850m,是一段平缓的冰坡,坡度10度左右,没有裂缝。

大约20分钟可以走到海拔4850米的临时营地。

临时营地是为了赶在上午到达C1必经的雪坡,以避免在行军时,遇到可能的雪崩,而在雪坡下部设立的营地。

不过后来根据雪坡的坡度,以及坡上的积雪量,还有从大本营出发到达C1所需要的时间,认为没有必要而撤消。

所以我们不会在临时营地歇息调整,会一路向上到C1。

我只是告诉大家有这么个位置,以作参照物。

从临时营地到C1,海拔4850m到5250m,总耗时3个半至4个小时。”

这回不用次罗说,男人帮都会抢答了:“我们会用更长的时间!”

次罗无奈笑道:“这段路都是20到30度左右的冰坡,裂缝较多,需架设路线绳。

你们看,就是这里,从临时营地往上的东侧,便是巨大的冰陡坎。

冰川在此处撕裂,十分破碎。

而西侧是比较平整的雪坡,但有裂缝的延伸线。

冰陡坎再往东曾经是京城大学登山队97年的攀登路线。

由于靠近东侧的碎石山坡,有滚石的危险。

冰川西侧平整的雪坡上有小面积雪崩的痕迹。

但是在这面雪坡上,由于冰川运动的关系,形成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山脊小地形。

可以走这段小山脊从而避开了有雪崩可能的坡。

整条路线上裂缝较多,均为东西走向。

但宽度较小,一般在半米以内。

雪层很薄,降雪后雪层厚度一般在20到30公分。

雪层下面就是坚硬的冰川冰,固定路线绳必须用冰锥。

这一段路线我们全程架设了路线绳。

按照我们过去的经验,需要50米长的绳子十五根、冰锥10个、雪锥1个。

对了,因为冰锥数量有限,部分路线绳需要两根接在一起。”

小岳急忙问:“绳子需要我们自己携带?”

大家都很无语,这个问题都懒得回答。

不然呢?难道还指望节目组空投给你?跟这吃鸡呢?

还是次罗有耐心,解释了一遍之后说:“所以,体能训练至关重要。

不光是长途跋涉需要耗费体能,负重也一样。

到时我们每个人的负重都在15-20斤,谁都别想偷懒!”